筍殼魚 成長慢價格高

 

因外型酷似竹筍而取名的筍殼魚,台灣於1975年自高棉引進。其肉質鮮美,號稱〝味道鮮石斑、肉質賽黃魚〞,因產量較少,在台灣屬冷門魚種,近年業者突破育苗瓶頸,養殖技術精進,也有業者以室內循環水高密度養殖,從苗種繁殖到成魚養殖一條龍經營。

 

 、攝影/本社鄭石勤

右圖:筍殼魚每台斤池邊交易價400元以上

 

體型最大的彈塗魚

  筍殼魚正式名稱為斑駁尖塘鱧,英文學名Oxyeleotris marmorata(Bleeker),英文的俗名是稱為Marble goby、Sand goby,大陸稱雲斑尖塘鱧、筍殼魚。屬塘鱧科Eleotridae,蝦虎亞目Gobioidei,與彈塗魚相同,可以說是體型最大的彈塗魚。主要分布在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地區,台灣於1975年自高棉引進,因是熱帶魚種,野生的筍殼魚主要分布在嘉義以南,其中又以烏山頭水庫一帶最為知名。因該水庫之天然條件優厚,於每年4月左右均可見筍殼魚卵附著於岸邊之石頭或可附著之物體上,約2公分以上的幼苗則於岸邊石頭縫隙處棲息。

  筍殼魚為肉食性及夜行性魚類,喜歡棲息底部及隱蔽物的地方,在湖泊、河川等天然環境,多半棲於堤岸有水草或泥洞穴、岩礁等地帶,在黃昏微光下攻擊和尋捕獲物,故具有發達之眼睛,其視幹細胞在數量上,比其他雜食性魚類顯佔優勢,主食小魚及小型甲殼類。在自然界可以成長至2kg以上,超過5kg之大魚也偶有所見,壽命約7~8年。對低氧環境適應力非常強,可離水一天不死,能在pH為5的酸性水中和1%鹽度的鹹淡水中生長。適應水溫9~38℃,9℃以下容易死亡,生長溫度18~32℃,最適溫25℃到30℃。筍殼魚兩年性成熟,產黏性卵,一年可多次產卵,大約每年4月份起開始產卵,每個月產一次卵,一隻母魚一年可產數萬粒,體型越大產卵數越多。筍殼魚的繁殖力很強,但稚魚成活率極低。

 

筍殼魚可在室內水泥池行高密度飼養。圖為在小型箱網飼養到1斤左右的筍殼魚


  堪稱最高級淡水魚的筍殼魚,其肉質鮮嫩全無土腥味,淡泊中帶著清甜,口感綿密,絕對可以大聲嗆聲石斑及野生黃魚。


稚魚難養 大魚吃小魚 
  屏東鹽埔筍殼魚場蔡宗憲接受本刊訪問時表示,由於筍殼魚是熱帶魚種,台灣仍以屏東的氣候最適宜做繁殖。性成熟種魚大約3月底開始產卵,黏性卵,卵徑約0.2公分,卵會黏在種魚池四周,雌魚開始產卵後每隔一個月會再度產卵,可持續半年之久。筍殼魚卵孵出魚苗的孵化率可達到9成,從池邊收集卵到室內孵化的技術是繁殖關鍵,這個部分是繁殖業者討生活的飯碗,不肯透露。從孵化到寸苗需要三個月的時間,這個階段是筍殼魚最難養的時期,一般育成率只有一成左右,如果這個階段的操作能超過5%就有資格做種苗場了。

右圖:蔡宗憲做筍殼魚繁殖

 

  筍殼魚可以用人的手指來區分成三種魚苗大小,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如果將三種尺寸的魚養在一起,中間的可以吃掉最小的,大的可以吃掉中間的,最後只剩大拇指的魚。所以養筍殼魚要經常分池,孵化後第一個月就要分,接著每兩週要分一次。「同一養殖池內如果體型大小有參差的話,筍殼魚會大魚吃小魚,半斤的魚吃3寸苗剛剛好。」
  「魚苗放養時,要注意水溫溫差不可以太大,從30℃水放進24℃水的話,會造成魚苗緊迫,無法進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

教料過關苗價加十元
  種苗在室內池進行,孵化池與一般蝦苗培育池相同,池水用海棉等適當的過濾即可,水質需保持清淨,吃多少料清多少屎。魚苗孵化初期以輪蟲等做為稚苗餌料,一個月後可改用絲蚯蚓。和石斑一樣,筍殼魚雖然是全肉食性魚類,經過馴餌也可以用人工配合飼料餵食。蔡宗憲表示,筍殼魚馴餌是在2寸苗階段開始實施,教料方式是先停止飼餵冷凍赤蟲幾天,使其飢餓,再投以少量1mm的石斑魚沉料。一般一次馴餌約有一成多的苗可以過料。沒有過料的苗會變瘦,恢復投以赤蟲,約三、四天以後,使其增加肥滿度再實施馴餌,通常3寸苗都是已教料過的苗。

右圖:筍殼魚寸苗

 

  寸苗階段分大小後的魚苗,可以直接放進在原池裡另外架設的小型箱網蓄養,以方便出苗捕撈作業。上網的筍殼魚可持續飼養到1斤的規格,通常18個月可長到12兩,2年可長到1斤。現今台灣筍殼魚種苗場的經營模式可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苗種在場內培養到5寸。第二階段:五寸苗後分成兩條路,(1)持續留下蓄養到12~14兩出售;(2)銷往室外養殖場。..........(未完)

本文刊登於養魚世界雜誌2010年7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ss9939 的頭像
    miss9939

    謝某某的藏寶之地

    miss9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