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y 05 Thu 2016 03:30
26歲台灣人勇闖伊拉克 「賣水塔」賺進上億身價
作者林俊劭 | 商業周刊 – 2016年5月4日 上午11:35
- Apr 20 Wed 2016 23:03
如果只會領死薪水.註定一輩子幫人打工
領個4萬~5萬的薪水.....
從25歲開始努力工作到50歲.....
25年期間扣掉開銷、房貸、車子、養小孩.........居然連存個1000萬都是奢求..........
為什麼我們比別人辛苦....比別人努力
過了25年......連最基本的養活自己退休都辦不到.......................
原因只有一個......我們領著老闆給的薪水
用我們大部分的時間去換取微薄的薪水......
有做有錢....沒做什麼都沒有.......
然後怪政府、怪景氣不好、怪老闆不加薪.............
妳們有沒有想過..........你的被動性收入在哪......
有沒有可以躺在家裡就有錢可以跑進口袋的方法
有的......
存股票、當房東、搞創業.......這些靠這別人就可以輕鬆賺入被動性財產的東西你擁有多少
像是中信金、中華電信、富邦金、台汽電.....這些股票
就在今天開始買進
每年就配5%~6%的利息給你..........
即使無法工作了......依然每天幫你賺錢
我今年32歲了.......月薪4萬8 + 年終20萬
但是光是今年的配股配息就已經30萬了.......
30萬的被動性收入...什麼事情都不用做.....錢自己就會進來了
每年可以領個股利還會持續增加
如果在這樣過五年~
37歲我的被動性收入完全可以替代工作收入.......
到時要不要工作還˙是退休完全看我個人意願
我並沒有比在場的各位努力....或者聰明
為什麼我可以發出豪語37歲退休
而大部分的人卻還在苦惱50歲能不能退休.........
原因只差在我賺的是被動性收入.......
而大部分的人卻還停留在出勞力...出腦力替別人工作階段
這篇文章
你聽的進去......你可以改變人生 (上網搜尋關鍵字存股)
你看不下去......還在為自己找藉口....錢不夠、沒時間、要供房、要養雙親.........
你這輩子註定為別人打工....並且在50歲依然擔心自己退休金不夠
轉自:http://www85.eyny.com/thread-9081056-1-FFALJTU4.html
- Apr 11 Mon 2016 05:55
快速搞懂常見的財報把戲:折舊
原文連結 : http://histock.tw/histock1688/54
快速搞懂常見的財報把戲:折舊
什麼情況下企業不做任何事情,財報獲利情況就可以大幅改善?為什麼財報顯示經營不錯的企業,實際上卻不如想像中的賺錢?熟知財務會計的投資人都知道,財報中的數字其實有許多方法可以操作,其中調整「折舊費用」就是企業最常使用的「合法」手段之一,目的不外乎是忠實反映企業設備器材使用的真實狀況,或想藉由降低每年必須分攤的金額來讓財報變得好看,進而讓投資人認為前景看好而加碼挹注資金。不管目的為何,最終都會影響投資人對該標的股後續走勢的判斷。
折舊的概念與精神
折舊一詞看起來很專業,但對於害怕財務的投資人而言,其實不必把它想得太困難,折舊簡單來說就是指「一項資產的價值,隨時間逐漸耗損過程的記錄。」
在生活中時常可以看見折舊概念的應用,例如小編今年花了80萬買了一台轎車作為上下班的代步工具,過了一年之後,假設小編拿這台車到市面上販賣,還能夠賣到80萬嗎?按照常理來說應該不太可能,這台車的價值勢必會因為駕駛過,而且使用的頻率不低而產生價值的遞減,隨著時間越長,價值會降得更低,不過價值也不可能瞬間歸零,而會保留部分的「殘值」,這就是折舊的基本概念。
有了物品價值會隨著使用情況或時間遞延而降低的概念,就可以練習另一個層次的思考。小編在買車的當下,雖然花了80萬元的現金,但車子本身的價值為80萬,因此就小編個人的「資產」來看,其實總額並沒有任何的變動。
但是隨著小編的使用時間拉長,導致車子的價值逐年下跌,總資產也就會跟著下滑,從資產的角度來看,就像將期初支付的80萬元分攤到各年度繳出一樣,假設一開始就預估這台車只能使用8年,時間到期時價值歸零,如果以直線法來估算的話,小編就可以當作以每年10萬元的費用來買下這台車,這就是企業認列折舊的基本精神。
企業為什麼要操作折舊?
小編每月都會針對自己使用金錢的狀況作結算,平時能維持損益兩平就偷笑了,但是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企業身上就非同小可了!畢竟企業一旦公布的財報數據不好看,絕對會影響投資人對這家企業股票的信心,因此藉由操作折舊來美化財報就成了許多財會人員的必修課。
例如大毛美妝店每年營收約20萬元,今年終於存夠了錢購買了一台生產化妝水的機器,買進價格為120萬元,使用年限預估是10年。如果按照實際產生支出的計算方式來看,今年為了購買這台設備,大毛支出120萬元,導致財報顯示今年虧損了將近100萬元(不考慮其他營業成本),相信不少不明就裡的親朋好友會對大毛的美妝店感到恐慌。
按照這樣的方式計算,唯一的優點是從明年到使用年限期滿的幾年當中,這台設備不會再產生任何支出(不考慮維修成本下),如果未來營收不變,每年至少就有穩定20萬元的營業收入。
如果以折舊的概念來重新安排,雖然120萬元是在第一年支出的,但是在當下同時取得一台價值120萬元的機器,因此大毛公司的總資產是不變的,他只需要在後續各年財報中提報這台機器的折舊費即可。
如果大毛採取的是將費用平均認列至達使用期限前各年的直線法,每年就必須列上12萬元的折舊費用,如果未來營收也維持在每年20萬元,結算就會變成8萬元,雖然必須持續10年,但是相較於集中於第一年認列支出,導致結算變為負80萬元,殺傷力算是輕微許多。也就是說,將費用分攤到使用年限的10年當中,以每年平均支出12萬元的方式,讓大毛所開設的美妝店在財報上看起來就會比較好,投資人較不易產生恐慌。
上述大毛的作法算是比較正派、合情理的認列折舊,假設今天二毛原先生產化妝水的設備使用年限同樣為10年,但因為今年營收狀況不佳,營收僅8萬元,財報最終顯示今年虧損4萬元。二毛為了不讓投資人失去信心,就私自將設備的使用年限拉長至20年,每年變成僅需提列6萬元,就可以讓今年的淨利變成2萬元。什麼事情都不用做,二毛就可以讓企業由虧轉盈,讓投資人誤以為這家企業今年依舊有賺錢,但實際上這家公司營運能力並沒有真的改善。
以上不論是大毛或二毛的例子,都是採用最常見的折舊處理方式:直線法。不過有時企業會依據設備使用的實際狀況,或是財務上的目的,並不會平均分配每年的折舊費用,常見的方法還有工作量法與加速折舊法。
所謂的工作量法,顧名思義就是以設備實際使用的情況來認列這段期間應折舊的百分比;而加速折舊法則是彰顯某些設備在初期使用效率較高,因此在前段認列的折舊比例會較高,之後逐年下調。因此若各位未來在研究一家企業的財報時,如果發現各期折舊金額不斷變化也不必太驚訝,可能是計算方式不同所導致的囉!
真有企業調整折舊年限嗎?
去年第四季旺宏(2337)就因為部分廠房和設備實際上可使用的年限早已超過原先訂定的折舊年限,因此重新評估耐用年限,來合理的分攤費用,根據初步估算,往後每年將可以減少將近38億元的折舊費用,可想而知,對於旺宏後續幾年財報數字會有一定的幫助。
除了將耐用年限拉長、降低折舊費用之外,當然也有企業因會計師依據實際需求縮短耐用年限的情事,例如前些日子才上市的天蔥(2740),就在會計師站在穩健原則下要求折舊年限從原本的五年縮短到三年,導致去年折舊費用增加近800萬元,同步影響其財報表現。
由此可知,折舊年限的調整,無論是延長或縮短都會立即影響財報的表現,所以各位想藉由財報瞭解一家企業經營情況時,記得留意折舊費用的變化囉!
財務資訊仍是企業經營結果的照妖鏡
一家企業並非領導人在電視上露個臉說說大話,或者在股東會上信心喊話就表示未來一定值得投資。許多投資前輩認為要徹底理解企業經營的現況,還是必須回歸閱讀財報開始。雖然企業依然可透過折舊或其他方式來美化財報,但只要一步步抽絲剝繭,想要摸清企業的財務結構並不是不可能,如此才能讓自己以正確的資訊做出合適的投資決策囉!
原文連結 : http://histock.tw/histock1688/54
- Apr 06 Wed 2016 21:53
下班後,才是決定你的未來!每天花 1小時做這 5件事,一年後你會很不一樣!
- Feb 22 Mon 2016 23:32
名片
- 楓棠
- 29
- 天蠍座
- A
- 嘉義市, 台灣
- 172 cm
- 中等
- 華人
- 資訊
- 大學/學院
- Jan 26 Tue 2016 23:25
痘痘長哪有學問!8部位對症報你知
部位1/額頭長痘:代表心火過旺。中醫所說的心火旺並不是指心臟有問題,而是用腦過度。最常發生在長期熬夜讀書動腦的青春期青少年身上。此外,壓力大、勞心傷神或是經常失眠時,會造成心火和血液循環有問題,額頭也易冒出痘痘。
部位2/雙眉間長痘:多半原因與胸悶、心律不整、心悸等疾病有關。
- Jan 26 Tue 2016 23:16
乾比油更可怕!洗完臉後,90秒內要上化妝水...女醫師才知道的3個正確保濕法
基本保養一、洗臉要用溫水
- Jan 26 Tue 2016 23:12
每天睡7.7小時 99%的人一定瘦!
大多數減重計畫都欠缺了一項重要關鍵,它跟你吃了什麼或是運動多久完全無關,這個重要關鍵就是適當且充足的睡眠。
我在遍覽大量的醫學文獻後,發現睡不好與肥胖兩者之間有著明確的關連性:睡眠不足與睡不好都會讓你的身體想要儲存脂肪,而不是燃燒脂肪!
- Jan 18 Mon 2016 23:23
要釣大黑格重點整理!!!
- Jan 18 Mon 2016 22:11
(轉錄)個人必學思考邏輯訓練